李薇.jpg

 

  Fashion Art带来的对时装艺术的思考  

 

 

李薇/文  

 

2007年,在北京举办的“和一一中Fashion Art交流展”实现了“零”的突破,填补了中国当代时装艺术领域的空白。同时在北京还举办了Fashion Art学术研讨会,针对中国现代Fashion Art发展方向以及当时出现的一系列跟中国Fashion Art有关的时装形态等进行了研讨Fashion Art的概念在中国被提出来了。之后,引发了我对Fashion Art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思考······

 

一、Fashion Art艺术服装的源起

 

Fashion Art在中国首次亮相是2007年。其源起于上个世纪的欧洲(有着百年历史的法国高级时装),还有法国巴黎“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和“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及“中国当代艺术”等都与Fashion Art的形成发展密切相关。

 

1、 法国高级时装在百年间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直是“穿衣品味”的代言

,是全球时尚界无可争议的独裁者。在国际时装流行趋势发展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对西方艺术比较深入了解而又具有革新思想的艺术家、时装设计师:

 

如帕苛·拉邦奴(Paco Rabana):他感兴趣的是环境与服装的关系,服装的变革及其循回性。他所采用的金属、激光唱盘和一些具有预制性的材料装饰服装,不断的推出极具新观念的作品,他说“服装设计和其它的创作性工作一样,应先知先觉,突破传统和通常的可能性边界,而且能够推动公众的不断进步”(图1:摘自《The Collection of the Kyoto Costume Institute“FASHION”》TASCHEN)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她的作品是怪异的、前卫的挑衅的、暴露的、走极端的、无秩序的。她常常冲破固有的习俗,并对以往的美女概念提了疑问(图2:由法国摄影师谢伟文提供)。

 

三宅一生Issey Miyake):他的作品不追求精确的合体,,没有对日本和服的细节做过多继续发挥,而是整体的把握住和服的宽衣特点,利用新材料的弹性特点,有意强调和服装之间的内空间,把服装的虚空处理的气韵贯通、流荡。追寻这一虚空的韵味。他的作品作为当代时装艺术进入蓬皮杜艺术中心展出(图3:摘自《ISSEY MIYAKE》 TASCHEN)。

 

·保罗·戈蒂尔(Jean Paul Gaultier):他的设计风格以奇、异、怪、绝著称(4:摘自《The Collection of the Kyoto Costume Institute “FASHION”》TASCHEN)。2003年在巴黎举办的“面包展”就出自他的手,他将服装的题材和

 

语言用面包来制作呈现,独特的创意和展览形式在巴黎引起轰动。此外,两年前的

“巧克力展”也是用服装的题材和语言创作的(图5:由法国摄影师李博晗提供)。这些服装大师们从艺术创新、服装念为出发点,创作出极具艺术特征的Fashion Art时装作品。

 

    2、法国巴黎的“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始于1982年到2006年结束。是创意性服装的赛事,大赛由法兰西文化交流部主办,专门为世界各国服装高校的在校学生所设立的。每届的大赛设定一个明确的设计主题,使世界各国的参赛者均站在同条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评审团主席法兰西服装联合会主席雅克·穆克里埃先生,评审团成员由来自国际上著名的时装设计师、服装评论家、教育家、记者组成。大赛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国际服装界有极高的声誉。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率先并连续18年参加了自1987年开始至2005年最后一届“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16次获得了大赛所颁布的“国家奖”,两次获得了大赛的“金奖”。学院把大赛作为一个交流的窗口,展示中华民族悠久而优秀的服装文化,年轻的设计师充分展示其创造力和设计才华,赋予中国当代时装艺术以各种各样的艺术生命。

 

3、“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始于1993年,到今天的“绮丽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已经举办16年了,定位是创意性服装设计比赛,与法国巴黎“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有相同之处。设计可不受生活装和市场的束缚,运用各种手段和表现方法尽情展示设计师的能力和才华。强调表现设计师的个人主张和追求,是中国最重要的国际服装的赛事,它吸引了众多的世界服装设计师来参加,作品富有极强的创造力和前瞻性。此赛事与今天Fashion Art的形成发展有其关联。

 

4、“中国当代艺术”也为Fashion Art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近十多年来,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艺坛上获得了一定地位,中国政府以公开的姿态介入国际展事,如:2000年在法国巴黎“中国风格展”,展示了中国在20年来对各种思想的包容与宽容。这从某种意义来讲,给国家在国际政坛上提供了开明和民主的佐证。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术展览”将艺术设计吸纳进去;2004年“第十届全国美术展览”设计展览的规模之大,三个系列的艺术服装作品获得金奖,我的“夜与昼”艺术服装作品是金奖之一。对比之下雕塑金奖空缺,可见全国美术展览的要求之高,权威性之大。也可以看到艺术服装作品受到人们的观注和专家评委的认可,并成绩显著;2004“中法艺术年”我受邀请参加在法国马赛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身体·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展,并与国内最有影响的艺术家“王广义、张晓刚、方力均、岳敏君”等同展览,这也是艺术服装作品第次进入国际艺术展,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好评(图6:法国马赛“中国当代艺术展”曹拍摄);2005年应邀参加“韩国设计双年展”,参展作品体现了极强的概念性、互动性和未来感。另外,北京798最终以市人大议案方式得以提出并使其健康存在,798最具时尚、前卫的艺术区,为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及Fashion art提供了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这些都证明了开明制度下文化多元并存的局面形成。

 

    从法国的高级时装到巴黎“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及“中国当代艺术”和“兄弟杯”中国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大赛等都为今天的Fashion Art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08春夏流行服装明显看出今年开始国际时装届的一个大趋势就是时装的艺术化。

 

二、Fashion Art概念、它表达了什么?

 

    Fashion Art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广义的概念:凡是利用流行、艺术的音、形、意、语言的全部和任何一部分进行的艺术创作都叫Fashion Art。

狭义的概念:将Fashion Art为视觉艺术创作思维的新语言进行的艺术创作叫Fashion Art。

狭义的概念:强化了Fashion Art在视觉艺术空间中的各种创作的可能性,现在我们所谈到的Fashion Art更多的是指狭义的概念的时装艺术。

 

Fashion Art的概念也明确了如下问题:

    一是Fashion Art是一种纯粹的艺术表达,包含了实用服装与艺术服装的组成部分(即可穿着服装和单纯为欣赏的服装,及纯粹的艺术品)更多的是体现艺术的感觉并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放下了实用的束缚,让艺术的感悟尽情的发散。

    二是Fashion Art的发展方向应该和必须涉及到其它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建筑以及实用美术,广泛的吸取艺术营养,传递出民族和文化的内涵。

    三是Fashion Art反映时尚流行的特点,具有原创性,概念纯粹,极具创造性及创新意识。

四是Fashion Art以一种形式反馈社会的心态(如:毛泽东时代,思想潮流是一个颜色“军绿色”;现在社会多元化,服装对社会的反馈也是多样的)。是一种状态的表象,在社会各区域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是社会思想反映的象征。

    五是Fashion Art创作应该是种思考,而思考是不受时间、空间和内容限制。

 

三、艺术服装与实用服装的关系和区别

 

    1、实用性服装:可穿性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元素,在实用的基础上增强其艺术性。

 

    2、艺术性服装: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创意性主要体现其“意”,把握服装的内在精神,与实用性服装设计相比,它更加强调服装的内涵和审美价值,在设计语言的表达上更侧重于呈现概念、抒发情感。所以,它比其他服装设计有着更大的自由度而不存在固定的思维模式。常常给设计师以任意想象的天地和自由施展的空间。

 

3、艺术与设计:这两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油和水的关系,油就是油,水就是水。这种状况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两个学科之间在学术、创作、观念上的相互拒绝。它所造成的间接结果,则是受教育者彻底地放弃和失去了通过艺术的角度去判断设计以及通过设计的角度去影响艺术的机会和能力。

 

4、Fashion Art与实用服装:这似乎是两个圈子。而两个圈子的人也都有些偏狭地盯着自己的那一块。互相缺少交融。侧重实用者觉得Fashion Art不着边际。追求艺术者觉得时装根本不谈艺术过于功利,所谓的潮流艺术也是一面之词,是媒体领导大众跟风的结果。近年来随着国民素质提高、经济实力的增长,人们对艺术服装的需求也日益增加,Fashion Art在日常用品中的运用也更加广范,现在两个圈子的人开始握手合作了。成衣设计与艺术服装设计相互融合。其实,两者不必分得那么清楚,两者之间是互为一体互相关联互相转换互相影响的关系。

 

“服装是一个载体,看创作者介入的程度,创作者把它当作个艺术品来做,那么它的结果就是一个艺术品,如果把它当作成衣来做,那么它的结果就是一件成衣。其中很关键的是创作者的审美判断力。物的存在取决于创作者的起点。注1

 

Fashion Art在未来的艺术创作中是以艺术思维语言的形式而存在,Fashion Art作品不再强调可穿性,而在于通过这种引导和训练,提升设计师的设计水准。服装在使人赏心悦目的同时,给人带来思考是最重要的。“有容乃大”融合Fashion Art时装艺术和实用服装设计的精华,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一个艺术学科而不是艺术流派。Fashion Art即将有全新的文化地位。

 

四、时装艺术在教学中

 

    Fashion Art在教学中的意义是必须建构唤起思考与激发创造力的教育态度。培养具有人文素质综合能力的专业精英。

 

国内艺术院校的教学理念国际艺术院校相比还是较为滞后,问题根源在于,我们始终服装艺术教育当做职业教育来对待,一味地重视强调服装技术功利和商业功利,而忽略了艺术所具有的教化功能和人文价值。学校定是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训练为主要内容。课堂上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授课内容是已经规范和规定好的,没有教学研讨和教学内容更新机制,老师讲学生听,缺少互动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毕业从学校出来肯定就是只能得到一份工作,就是一个技术人才,如此而已。那么我们这个教育应该说还是有所缺失的。

 

2006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邀请了英国圣马丁Prof.Paul教授来讲授服装创新设计2008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薇工作室邀请法国时装工会学校教授Leonard Rachita来讲授新材料、造型与服装设计”。两门课程内容不同,但都具有Fashion Art的概念,在形式上、方法上与我国的教育有较大的差别。两门课的特点:轻松有趣而又不乏认真严谨,认真严谨而又不乏拓展空间的课程。从自己动手快速地创造新形态来带动脑子创造思维的不断运转,到发现创新在不断的实践中会产生新的可能性,得到新的灵感、新的设计。课后学生最大的收获是拓展了自身的设计思维,放松了对设计的警惕性”,体会在玩乐中创作,大量的习作已经成为日后优秀作品的积淀,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设计思维的弹性和可塑性,得到意想不到的新造型的感受。

(图7:摘自INTERNATIONAL BLORAL ART》PADENE(左图)《The Collection of the Kyoto Costume Institute “FASHIONTASCHEN(右图))。

 

Fashion Art在教学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所谓人是指教师和学生:

 

作为一名服装艺术设计的教师,你必须得是一个好的艺术家、设计师,你不是艺术家、设计师的话你教不了服装艺术设计。老师是一个指路人,在教学中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老师也要不断的吸取多种多样的艺术营养和学习方式,要敏感,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变化,人内心的变化就会有一种更直接的生动的关系。我们选择了时尚、选择了时装、选择了艺术,我们就是艺术中人,而艺术、时尚是超前的,我们的思想、眼光也要超前,重要的是观念。你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你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个世界,甚至你用什么样的手段去表现你看不到的东西。艺术、时尚是先行者。老师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创作、不断的积累总结。永远保持一种探索的状态,永远保持一种互动的状态。老师的职责就是通过学习艺术和了解艺术,把积累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评价、创作艺术。

 

作为一名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人格人品、人文素养是学习的第一课。你想要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想学时装艺术设计?有什么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要学会思考,要先做计划,培养自我的自学能力。学会营造宽松的气氛,在“温暖”的情境中培植个性的细胞,释放创新活力。“每个学生头脑中都有一团火,教师的职责就是激励学生并与学生一同去发现和寻找这种潜能。”保持一种学习探索的状态,保持一种互动的状态。这种状态必须在大学里形成一种习惯、一种常态。这种状态会伴你一辈子。

 

在服装教学上Fashion Art的相关课程可以开发学生创作思路和想法,学生可以从艺术中得到灵感,把思路打开、转换,使服装设计得更加生动。创作的基础和前题是让服装得以升华,不仅可以穿着,还可以欣赏。Fashion Art的创作过程很难,它是一个不断体验、总结的过程。这个体验过程有酸甜苦辣。如果只是做日常装的设计,不会体验这么多。做的过程中,要挖掘服装的内涵。每件作品就好像是镜子,从中表达出设计师对生活的理解。Fashion Art的创作过程也是体验过程,这个过程让人对生命、对生活的状态有一个综合认识。现在学生动手能力在减弱,很多设计可以直接拿到企业去制作。而Fashion Art作品的不同在于设计师要自己动手,自己去孕育这个孩子,这个过程带给人思考和快乐。

 

从多年的教学中我认识到:要培养学生树立大设计、大文化的观念。所谓设计是“大”的,而不是“大”是观念问题,“”是技术细节问题。时尚风潮与意识,这是一种观念,一种体验,是对生活的种态度。因此,“大设计”观念是一种教育模式的认定,也是一种设计思想与观念的倡导。注2

 

在今天以Fashion Art的艺术创作,以富有创意的艺术语汇阐述表现东方文化的思想内涵,从而为世界提供我们独特魅力的艺术设计作品,以自信的姿态真正融入到世界潮流中。

 

注释1邹游  北京服装学院  流行导刊

    2李超德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国际高等院校服装设计教学高层论坛

 

 

李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教授

李薇:Fashion Art带来的对时装艺术的思考

现场实录

李薇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巴黎高等装饰艺术学院访问学者;

获奖/
荣获第20届中国国际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2014年;
荣获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作出突出贡献-荣誉奖
《夜与昼》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2004年;
《清、远、静》获<“从洛桑到北京”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金奖,2009年


查看 原文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